大地裂開了~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

  半年來慢慢孵出北海道遊記的同時,遇有假日偶爾也會到附近走走。那天正是春節連續假期的最後一天(雖然我們早就開工上班了),一邊想著去哪裡比較不會遇到塞車,一邊搜尋著就不小心找到這個地方。

  2013年1月底才剛開放,到4月底之前都可以免費參觀,位於竹山的「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」。
  這個園區的所在地非常好找,走國道3號下竹山交流道,沿著引道一路直直走不要轉彎,園區就在一下交流道的大馬路旁。

  車籠埔斷層在1999年9月一震成名。「車籠埔」其實是位於台中市太平區的一個地名,這個園區卻是位在數十公里外的竹山,意味著這是一道相當長的斷層。事實上當年的那場地震,斷層的直接影響範圍,確實是從南端的集集竹山一帶,往北綿延好長的一大段距離,直達苗栗縣東南側的卓蘭。我們平時指稱的中部地區,南北向的範圍大概也差不多如此。

  科博館的網站發現正好開幕不久的此處,於是立刻前來看看,還好一路上並沒遇到塞車。

  館內大廳的牆上,貼著斷層槽溝剝片,清楚顯示斷層錯動之後的剖面。這應該是從更裡頭的槽溝取出來的切面,至於怎麼完整弄到這面牆上的技術問題,這裡就不深究了。

  館內另有不少地震相關的知識,像這幅圖就說明台灣處在板塊交界的位置,本身就是因為一連串的地層錯動而形成,長年地震相伴也就不足為奇。

  地震後不久的空照圖,圖中九九峰的位置因為山頭的植被被震下來,呈現為一整片的白色。大自然的威力,由此可見。

  這個建築物的內部,就是為研究斷層所挖的槽溝。地震後開始研究,研究結束後將這個地方整理成一個教育園區,大家都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地震留下的痕跡。

  內部就像這樣,是一個在斷層線上開挖的槽溝。整理之後立了告示牌,讓遊客更清楚看見所謂斷層是怎麼一回事。

  一道斜斜的斷層線,畫出上下兩種不同的層次,也記錄了大地的錯動痕跡。

  三年多前寫過另一處地震園區的遊記,破裂的操場是另一種記錄地震的型式。當年地震的當下,遠在北部的我最明顯的感受卻是停電,因為當時地震把送電到北部的電塔震垮了,導致半個台灣大停電。這些過去的經歷,一次次地提醒我們不可輕忽大自然的威力,所謂「人定勝天」,終究只是表現人類無知的空話。

0 則回應:

張貼留言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