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兩本書出版之前,一系列原作者在哈佛大學講授的課程,就已經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迴響。下面這段影片是這一系列課程的第一段。
一門大學課程,上到後來變成公開播放的電視節目,稱為傳奇並不為過。相對而言,內容寫成一本書也就不足為奇了。桑德爾教授將課程內容寫成的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,兩年前在台灣就已經出現翻譯本。
![]() | 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 JUSTICE: What’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作者:Michael J. Sandel 譯者:樂為良 出版社:雅言文化 ISBN:9789868271265 (左圖引用自博客來網頁) |
如同本書簡介所說,這本書的名字雖然標榜正義,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。從不同的案例出發,判斷什麼樣的做法是正確的、適當的,在兩難的處境之中,往往不是那麼理所當然。這樣的思考,其實也就是倫理學涵蓋的內容,而這部分也正是台灣教育極度缺乏的部分。
從一個例子可以看出這一點。從小到大接受的各類教育,凡是以「倫理」為名的課程,幾乎都會冒出「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」等所謂的「五倫」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則當然可以是倫理的一部分,但是這些原則經常不會有太大的「兩難」,頂多只是如何互相尊重的問題。真正需要探討的,應該是真正造成兩難的案例。之前曾經讀過一些倫理相關的書籍,如醫學倫理、基督教倫理,其中多少會提到一些方法論,以及方法背後的思考原則。像是「說謊以救人」的問題,究竟我們在意的是救人的結果?還是說謊的過程?作惡以成善是對的嗎?討論的過程不見得能產生唯一的答案,卻能讓我們更清晰地思考,而非只是單向灌輸的人云亦云。
![]() | 《錢買不到的東西:金錢與正義的攻防》 What Money Can’t Buy: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作者:Michael J. Sandel 譯者:吳四明、姬健梅 出版社:先覺 ISBN:9789861341965 (左圖引用自博客來網頁) |
去年桑德爾教授曾經造訪台灣,帶來這段演講——或者稱之為對談會更合適。對現場參與對談的聽眾而言,肯定是一次腦力激盪,對觀看影片的觀眾而言應該也是。然而,這樣的討論對我們來說其實還是嚴重不足,不然我們的社會不至於被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口號牽著走。
正義與真理,不會是一蹴可及,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思辨才能形成。但是各式各樣的阻礙也會存在,像是既得利益權威者的阻擋、同儕的不諒解,所以追求正義與真理的過程也不會是一直線,而是進兩步、退三步的困難路程。下面這段影片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省思。(稍微有點血腥,請慎入。)
當大家都說2+2=5的時候,堅持2+2=4是需要很大勇氣的。
當大家都說2+2=5的時候,堅持2+2=4是需要很大勇氣的。
回覆刪除+1
刪除^^y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