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點類似上次去北海道的交通安排方式,進入市區後立刻加油還車。因為接下來的行程幾乎都在市區,相對複雜陌生的交通動線,加上停車的問題,堅持開車的話簡直是找自己麻煩。日本的大眾運輸非常發達,對觀光客而言也提供不少便利。
還車的地點,以及當天下榻的飯店,當然都選在熊本車站周邊。

不同於前兩天的日式溫泉旅館,進了市區對住宿的要求,就自動下降到可以好好休息就可以的程度。當然交通的便利性,在沒車可開的情形下就更重要。左邊那棟比較高的大樓,就是我們在熊本市區下榻的地點,日本知名的連鎖商務旅館東橫inn。雖說是標準下降之後的選擇,不過不少人住過這個連鎖體系,普遍應該就是「空間不大,不過總算是可以好好休息」的感覺吧。

從地面看是一棟高樓,入住之後則是另一番風景。透過房間窗外,熊本車站周邊的景致一覽無遺。

這樣的高度,夜景當然是不能錯過的。雖然不是人口頂多的超大都市,不過城市入夜之後的點點燈火,一直有一種獨特的魅力。

遠遠地也可以看到車站月台上,有一輛新幹線列車停靠。這也是隔天我們準備搭乘的車種。

不是只有北海道的函館、札幌才有電車,熊本也有,隔天要前往的鹿兒島也有。

這樣的路面電車經常頗有歷史,過去也曾經因為虧損而拆除好幾條路線,這段歷史和台灣的鐵路其實有幾分類似。不過包括之前在函館,以及這次到熊本、鹿兒島,留下的路線即使是在一般上班日,也有不少人搭乘,作為日常生活通勤、上下學的重要交通工具,不單單只是讓大家發思古幽情的觀光列車而已。

古代名叫肥後國,今天稱為熊本,百年歷史的鐵道,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改變。

電車經過熊本城附近,也通往熊本市的繁華街區。下一篇文章再來走訪熊本城。

街上偶爾可以見到機車,車牌造型小小一片,相對來說台灣的機車車牌就大了許多,當然這也顯示兩地的機車數量比例,確實是有不小的差距。

這趟旅行採用的上網方案,不同於前次直接用原來的手機漫遊(當然是經過一些設定,不然通信費會很恐怖),而是租了Wi-Ho,最近幾個月常常看到網上有人介紹的工具。前幾天在阿蘇山區,一樣是收得到訊號,連線速度則是差強人意的3G連線水準,來到市區終於看到顯示幕上出現LTE的字樣了,俗稱4G的LTE,連線確實也比較順暢。後來也有機會看到各家廠商提供這類服務,對於喜愛日本旅遊的廣大人口,相信是可以提供更多選擇的。
0 則回應:
張貼留言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