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下午的預定行程,主要仍然是在阿蘇山周邊,當晚下榻的地方也是位在南阿蘇的溫泉旅館。阿蘇地區是熊本縣的觀光重點區域,其中像是火山口地形,以及一些風景優美的景觀如草千里之濱,旅遊書上的照片都是令人嚮往的。

不過行程當中會出現的各種狀況,其實也是旅行的樂趣之一,即使這些狀況可能打亂原本的計畫。離開久住花卉公園之後,一路上只見雨愈下愈大,滿天烏雲明顯表示今天的預定行程恐怕得全部取消。既然這樣還算什麼「旅行的樂趣」?起碼這狀況給了自己一個很好的理由:以後還可以再來,去看看那些這次沒機會一遊的地方。
戶外的景點全部不能去,只好找室內不會淋到雨的地方,比方說阿蘇山頂的纜車站,同時也是一個紀念品賣場。照著書上的介紹,找到站內這家不太起眼的小店。一旁擺著Suzanne的人形立牌,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她是熊本縣人。

也可以算是此地的名物:火山灰冰淇淋。真的放了火山灰在裡面嗎?那樣大概沒多少人敢吃。其實灰色的部分是黑芝麻。

有點無聊卻好笑的紀念品。對著這隻熊說話,它就會像鸚鵡一樣回話,名叫「おしゃべりくまモン」,意謂「會說話的くまモン」是也。

除了阿蘇山頂賣場以外,我們也到不遠處的阿蘇火山博物館逛了一會兒,這部分就不放照片了。途中遇到同樣受困於大雨無法進行任何行程的台灣團,領隊表示也不能做什麼,只好提早到旅館check in。
我們的決定當然也一樣。雖然還是下午三、四點左右,還是先抵達旅館,有多一點的時間泡溫泉也不錯。

畢竟這天入住的旅館是有個人湯屋的!在房間裡就可以泡溫泉,光是這一點就讓住宿費用成為整個行程中最貴的一晚,不好好享用怎麼行。
上次入住有個人湯屋的溫泉旅館,是去年遊北海道第一晚在函館的時候。這裡雖然沒有當時的五十萬夜景,不過房間內外的造景,仍然足以讓人一邊泡著溫泉,一邊消除旅程中的疲憊。

餐點當然也不用說,許多小盤子加起來,就是驚人的份量。

當天晚上的菜單。看到中間的「熊本特選」了嗎?這裡的「馬刺し」當然不是指NBA球隊,而是將馬肉做成類似生魚片的樣子。(「生馬片」?)本系列遊記第二篇的倒數第二張照片,最左邊那一小盤就是。

用餐包廂的景觀也很不錯,窗外的小池子看起來氣氛就很悠閒。

因為行程第二天下大雨,所以沒太多東西好寫,我們很快進入第三天。還好,一早天氣雖然是陰天,起碼沒有下雨,可以照原訂的計畫繼續我們的行程。(一邊寫這篇的時候,側邊欄突然出現一筆好久以前寫風力發電機這篇的瀏覽記錄。有沒有這麼剛好啊?)

從阿蘇下山往熊本市的路上,首先經過俵山。可以想見,如果天氣晴朗的話,這裡的景色應該會更亮麗。

既然不趕時間,稍微覺得可以逛的地方肯定是要下來走走的。這裡叫做「俵山交流館萌之里」,本身像是個兼賣紀念品的超商,不過裡面的某些海報文宣品,似乎也顯示這裡名為「交流館」,作為地區聯絡站的性質,經常有一些登山之類的活動在此舉辦。

喜歡種植花花草草的,也可以來看看。只不過盆栽當然是不能帶出境的。

每次到日本的山區都不免感嘆,為什麼人家的山上都維護得這麼漂亮,台灣的卻總是蓋得亂七八糟?

看起來似乎有個路跑活動正在進行,一路上不少人沿著這條景觀道路跑上跑下。

一路上坡跑起來應該挺辛苦的。不過美景當前,即使辛苦應該也值得吧。
0 則回應:
張貼留言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