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然,動物的多樣性卻是不變的。這張海報上就標示出此地豐富的動物種類。
根據維基百科條目的記錄,甜水動物保護區過去曾經是私人的牧場。基於氣候因素,在此養牛對牧場主人而言是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式。野生動物從過去就有,但卻是因著時代變遷,到晚期才受到重視。結果這座過去的私人牧場,如今搖身一變,成為熱門的獵遊景點。

複習一次上次看到的細紋斑馬。這次和一般的斑馬同時出現,應該更容易比較出其間的差異吧。

葛氏瞪羚。草原上的羚羊相當多,而相對於常常見到的湯氏瞪羚而言,數量比較少的葛氏瞪羚反而會在不經意之間錯過。

畫面左邊是水牛,右邊的羚羊看起來體型和水牛差不多,是為巨羚。

巨羚雖是體型最大的羚羊,不過性情卻羞澀得不得了,車子還沒靠近就一整群拔腿開溜。

除了水牛之外的Big 5成員,都是獵遊的熱門目標。尤其當看到像這樣的白犀牛親子檔,更是讓所有在場遊客開心得不得了。

獵遊車就在一旁不遠處。畫面裡頭還跑過一隻來湊熱鬧的黑背胡狼。

在八月這種肯亞旅遊的大旺季,獵遊車聚集在一處的當下,放眼望去盡是白砲,如同一場軍備競賽。(那我自己拿的裝備?喔,我這裡沒有白砲,而為了輕便起見,只帶了堪用的長焦鏡。)

黑犀牛保護區是甜水動物保護區其中的一個重點。和園區其他地方的野生動物不同,這裡只養了這麼一頭動物,若說是「黑犀牛孤兒院」可能比較合適。從小就被人類收養的這頭黑犀牛,早已無法承受野地裡的生活。那天看到這頭黑犀牛的時候,牠身上甚至還帶著傷,躺在地上由人照顧,一點也沒有野生動物的樣子。

相形之下,這系列第一篇文章出現過的照片,中間這頭白犀牛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。同樣是人類飼養,不過這頭白犀牛有專人帶牠出去散步,讓牠逐漸適應野地的生活,然後回歸野外。
補充說明,像這樣摸白犀牛是因為有練過,小朋友不要學。

黑犀牛保護區附設的展示館,裡頭陳列不少和動物有關的展覽品,其中包括動物的毛皮、骨頭之類的東西。這個長頸鹿的頸部骨骼標本,印證了過去在教科書上學到的:雖然長頸鹿的頸部很長,可是構成頸椎的骨骼數目,竟然和人類一樣是七節。

搭著獵遊車走訪各動物保護區,一般情況下都算是安全,所以會像這樣特別立個標誌提醒動物危險的地方,其實不多。
這個地方是甜水動物保護區內另一處特殊地點:黑猩猩保護區。裡頭的黑猩猩和前面提到的黑犀牛一樣,因為悲慘的過去,使得牠們無法回歸野地,必須依賴人類的照顧而生存。
那為什麼強調牠們危險呢?看了影片就知道。
★☆★ 老婆的記錄 / 本文的Plurk回應網址 ★☆★
長頸鹿跟人都是七節(筆記),黑猩猩危險是因為牠們會突然狂奔?然後,攻擊人類?!
回覆刪除我看您以後都不會想去動物園了
回覆刪除這裏的太精彩了
to 兩隻貓:
回覆刪除是的,影片裡頭可以看出牠們的脾氣實在不好。
to 小藍:
動物園的犀牛也不可能進去摸吧?嘻嘻。
如果您想要出名,
回覆刪除其實也可以進去摸摸看:P
to 小藍:
回覆刪除動物園又不是我家開的。 XD
投小藍的意見 1 票.
回覆刪除to 無限台南:
回覆刪除那得麻煩先發個緊急命令,把犀牛的牴角嘴巴包起來先。 ^^
爆衝耶~~嚇到~~
回覆刪除看到如此寬闊草原,
回覆刪除就好想開著吉普車,四處亂竄...
手上旋轉著繩索...準備打獵去(逃)
to 泡泡:
回覆刪除所以黑猩猩就成為當地少數需要圍鐵絲網的動物之一。
to Belfry:
那只能嘆生不逢時,一百年前的歐洲人在非洲就是這麼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