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天,太陽在此回轉

  6月21日夏至,太陽的軌跡來到最北,這一天的北半球,晝最長,夜最短。過了這天之後,陽光直射的位置開始回轉往南移動。

  夏至的陽光直射北回歸線,這條位在北緯23.5度的假想線,正好通過面積不大的台灣,成為這塊島嶼上的重要地理界線。
  因為是重要的界線,於是台灣就擁有三座北回歸線標,最知名的位在台一線水上路段,另外兩座分別在台九線舞鶴路段,以及台十一線靜浦路段。

  這一座位在舞鶴(花蓮縣瑞穗鄉)。

  這一座位在靜浦(花蓮縣豐濱鄉)。

  這一座位在嘉義水上,據說也是全世界最大、造型最特殊的。名為太陽館,裡頭有一些展示活動,不過我到達的時間是星期一,正好休館……

  和北回歸線通過的其他國家相較之下,台灣對這條地理界線似乎情有獨鍾,甚至特別重新製作歷代的紀念碑,在此一字排開,煞是壯觀。

  第一代紀念碑複刻版。

  第五代紀念碑,知名度相當高的一座。

  紀念公園內賣咖啡的小站,果真就取名叫23.5°。不過我造訪的那天並沒有開張。(這也難怪,星期一的中午誰會特地跑到那裡去喝咖啡啊。)

  年初的一篇文章,也曾經提到北回歸線。在下圖中,黃色那條線就是北回歸線的大概位置,這條線經過之處,有不少地方是沙漠,即使是海邊,水氣也無法進入陸地。這和大氣層的氣流有密切的關聯。
  台灣卻是北回歸線上的例外,強大的季風帶著大量水氣進入,使得這塊島嶼沒有變成沙漠,反而成為地形、生態都極富多樣性的美麗之島。
  不能不說是得天獨厚。我想,除了蓋紀念碑之外,對於身處的這塊土地,我們是該有更多的愛惜。

16 則留言:

  1. 台中以南....真的很少去了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小時候
    地理書上寫著嘉義水上
    我總覺得很驕傲
    哈 因為是我爸的老家^^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原來
    在我家附近的這條線這麼地漂亮
    ^^

    回覆刪除
  4. 這三座跟好就嘉義水上的沒去過,找機會要來去看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好像少了靜浦的
    不過水上那一次我也沒時間停留
    等我走過319我要再來一次細細品味319

    回覆刪除
  6. 上了一堂地理課啦
    謝謝飛越23.5的飛魚老師

    回覆刪除
  7. to 小藍:
    再加上以後不在台中教書,說不定以後小藍連淡水河都沒機會跨過…… @_@

    to Helenna:
    就像我也以自己的故鄉鹿港為榮一樣。
    用心找出自己的特色的話,其實很多小鄉鎮都有值得自豪之處。

    to 無限台南:
    謝謝!(難怪一早就發現怎麼這麼快就那麼多推…… ^^ )

    to 小瓢蟲:
    暫且不論這世界最大北回歸線標是否小題大作,拍照當天遇到一位從彰化要到台南的單車騎士經過,還特地在那裡拍照留念,至少對他而言這條線也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啊。

    to 需仁:
    到嘉義的話確是可以順道一遊,畢竟距離嘉義市區還滿近的。

    to Ruth:
    拍照當時雖然是在一月,正午時分要細細品味還是有點熱,也許傍晚前往這個空曠的地方會比較合適。不過如果是要在夏至嘗試「立竿不見影」的話,就另當別論了。

    to 天使之翼:
    有機會的話也飛過去看看囉。台灣南北幅員不大,不過也算存在著不小的差異。

    回覆刪除
  8. 我祖母是水上國小的老師,小時候我也常住在水上,對我來說這裡太親切了!:)

    回覆刪除
  9. to Callbusy:
    果然還是家鄉的景物帶來的感受最強烈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第五代的好美
    我從來不曾去留意
    有關北迴歸線的問題
    經過您的報導
    增加了不少知識哩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這幾座北回歸線標,
    我不知道有幾年的時間沒在我眼前出現囉!
    唉 ... 還是年輕的時候好,
    想去哪就去哪!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to 惠子:
    我印象最深的其實也是第五代那座,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看過以那座紀念碑為主題的郵票。第六代的太陽館如果純粹作為紀念碑是大得誇張,不過作為具教學用途的展覽館就另當別論囉。

    to 無法顯示網頁:
    我記得您比我還年輕……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不去教書說不定會有更多時間跨越淡水河

    回覆刪除
  14. 我前幾天到博物館去也看到這些線標的介紹
    感謝啦
    有你這篇文章我才注意到^^
    另外,也謝謝飛魚桑在我那邊的回應

    這個星期來真的很辛苦


    媒體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獲得管道
    不過很多都是不太實際的報導
    有些沒確實查證就隨便報,隨便寫
    看起來真令人難過
    也難怪會造成更多的恐慌

    但是適當地被重視也是需要的
    因為對失去孩子的家庭來說
    這是非常沉痛的

    你介紹的那篇文章我去看了
    真的很不錯^^

    回覆刪除
  15. to 小藍:
    好歹單眼相機也敗了,帶出去多拍點東西也不錯啊。

    to 小瓢蟲:
    經由媒體得到資訊是很方便,只是守門人失職帶來的危害也很可怕。
    Jas的文章裡這句話說得真棒:「警覺、重視、謹慎與恐慌畢竟是很不一樣的。」為使社會大眾都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種種危機,我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。

    回覆刪除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