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獨有偶的,不久前曾經分享的一本書中,有一段關於食之美學的篇章,其中提到,一個地方的小吃,常常代表幾代人的心血結晶,也代表著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。所以南來北往途中,與其吃高速公路服務區千篇一律的餐點,倒不如下交流道到各地小鎮,好好品嚐當地的口味。

前陣子有事南下,中午時分途經彰化、雲林地區,進了西螺服務區,準備用餐。不過旅客眾多,加上服務區整修期間座位驟減,忽然想起上面提到的食之美學,於是當機立斷,決定改往西螺街區覓食。

由於是臨時起意的行程,所以手邊完全沒有參考資料,只能看著地圖,一邊憑直覺決定該往哪走。繞了一小段路之後,來到看起來很熱鬧的建興路上。
好幾家小吃攤一字排開,隨興地挑了一家進去坐坐。不同於都市裡新開商店的窗明几淨,看來有點歷史的簡陋房舍,不乏以「老店」作為號召者。

沒有冷氣是可以想見的,中午氣溫很高,屋頂大概只發揮了遮陽的效果。電風扇賣力轉動,減少了些許悶熱。招牌與菜單看板都已泛黃,過往的數十年間,它們見證了居民與遊客的來來去去。

點了魷魚羹、貢丸竹筍竹笙綜合湯,就以這兩道簡單的傳統口味,作為這天的午餐囉。

一直很想找個機會再去看看西螺大橋,午餐過後就順道前往。昔日人稱「遠東第一長虹」的這座橋,曾經是跨越濁水溪的重要通道,隨著附近的高速公路中沙大橋、台一線溪州大橋陸續通車,其交通重要性早被取代。這座二線道的紅色鐵橋如今也垂垂老矣,必須限制車重,限制大型車輛進入。

以前每當回外婆家的路上,西螺大橋是必經之路。兩公里長的橋樑,坐在車上經過一個又一個的鐵橋框架,好像走也走不完一樣。

以前往來走過不少次,卻是頭一次從這樣的角度看這座橋。曾經在南北交通占有重要地位,此刻橋上的車輛奚奚落落,只能從長長鐵橋的壯觀外表,回想昔日曾有的盛況。

大橋的西螺端一旁正在大興土木,「人文旅遊帶」動工中。這座橋確實在台灣的交通史上據有重要一頁,難怪彰化縣、雲林縣、溪州鄉、西螺鎮的網站,都列入了這個旅遊景點。交通地位不再,卻在新的世紀裡,重新賦予歷史的地位。

相信這座橋對許多人都別具意義。準備離開此地繼續上路時,正好看見有一整車的觀光團來到這裡。正午時分到此一遊,大太陽下的遊客辛苦了。在這座紅色的老鐵橋當前,或許在他們的眼裡,西螺大橋,依然是永遠的第一長虹。
第一長虹若來開闢成觀光自行車道,
回覆刪除一定能吸引老中青三代都來.
我記得小時候去玩過,我也同意總筒的看法,奧斯丁有許多景點也是受自行車騎士喜愛而創人潮第二春。
回覆刪除沒錯
回覆刪除沒有四輪
就是兩輪的天下^^
這個橋的造型好特別
回覆刪除如果把它加上蓋子,有點像電影麥迪遜之橋(記得樣子是這樣~)
現在台北的河堤腳踏車道都做的很好,提供了很棒的休閒場地,如果全台灣的腳踏車道都可以連結,該有多好
一想到南部~熱~
我昨晚還在計畫到雲林的行程就看到你的西螺行介紹了
回覆刪除我完全同意總筒大人的提議
太方便的交通工具 反而就只是呼嘯而過
自行車 甚至走路 你才可以發現一些簡單的美
謝謝分享 我下次去過後再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
我也不喜歡休息站的東西
回覆刪除不過老公總是嫌把車再開往市區很麻煩
所以常常錯過小鎮的美
無限台南、Cellocoffee、Helenna:
回覆刪除我也覺得這個可行。當地的機動車輛通行需求,鄰近的溪州大橋就可以取代。西螺鎮公所網站的旅遊導覽,其中也有腳踏車路線圖,看起來有意將大橋與街區連成一氣。如果大橋成為自行車道,騎在上面的感覺一定很棒。
小藍:
是有那麼點像。就怕蓋上蓋子之後裡頭變成黑鴉鴉一片。
年初曾到關山自行車道騎車,我想那裡可以算是台灣自行車道的代表作。冬天比較不熱的時候可以去走走。
提到熱,這陣子的北部也熱得要命啊。
Ruth:
如果不趕時間的話,我倒是很喜歡半途下交流道改走平面道路,像上次的大山、泰安,都是無意間的發現。
Alfa:
進出市區確實是會多花不少時間,但是付出時間就可以去感受一個陌生的小鎮(雖然台灣的城鎮多半大同小異),是否值得端看個人判斷。
說來慚愧,幾次路過那裡,最後都因為被別的東西吸走而沒去過那座橋.上次是因為太陽太大,想說晚點再過去,結果無意中發現了丸莊醬油本舖,參觀了醬油缸和內部一些陳設後,買了極品醬油就直奔其他地方了,真是對不起它.下次再來好了^^
回覆刪除每次看到它就會想到澎湖的跨海大橋,就會想起外公外婆去遊覽時的照片.....
Birgit:
回覆刪除西螺最有名的就是醬油和濁水米,都是濁水溪帶來的資產。
那天路過時沒事先做功課,所以不曉得還有哪裡可以逛,聽妳一說,那個醬油工廠我倒也想看看。
五行茶的「長虹映濁水」記錄了西螺大橋的故事。隨著時間走過,西螺大橋的故事,彷彿也是不少人的故事呢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