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美學再發現

  前不久逛書店途中,發現「遠流書香節」一批書陳列在書店的明顯位置,當場就挑了三本買回家。
  右邊那本「驚歎愛爾蘭」,是作者吳祥輝繼「芬蘭驚豔」後的系列之作。左邊兩本「天地有大美」、「美的覺醒」則是蔣勳的著作,內容是透過生活中平凡的事物,談生活之美、感覺之美。

  很久很久以前就聽過蔣勳這位作家了。以前模糊的印象,只知道他兼具畫家、詩人的身分,對於美學相當有研究。「天地有大美」、「美的覺醒」這兩本書,分別在去年年初及今年年初上市,皆是關於「生活美學」的作品。平時常常逛書店,很奇怪我竟然到這時候才發現這兩本書。

  「美」這個字我們常用,可是往往覺得抽象。很多時候,這個字的意義窄化到純粹形容一種內心的感動,只因為找不到更合適的字眼來形容那感動我們的美好事物。探討「美」的學問稱作「美學」,似乎先天上就跟著抽象到難於理解了。什麼是美?一時之間真的不知如何定義。可是「美」卻無疑是我們每天汲汲追尋的。
  談到「美」,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畫展、音樂會等藝術活動。不過作者也分享一段接連參加好幾場藝術活動的趕場經驗,原本應該是放鬆的事,卻變成另一種匆忙,匆忙到無從體會藝術表演所要呈現的美。
  • 「藝術並不等於美。」(第17頁)
  •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所不在的美,三天兩頭跑劇院、音樂廳、畫廊,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!(第5頁)

  作者在書中以「食」、「衣」、「住」、「行」四個段落,分別陳述如何在平凡中體會生活之美。比方說,在食的方面,例如各地的小吃都不昂貴,卻往往是幾代人心血的結晶;用尋常的素材做好一道菜,用心品嚐味道,在味覺上得到的滿足會超過山珍海味吃到撐。衣的方面,服飾可能反映了某地的氣候、歷史、文化,具有明顯的地域性。不同的場合,我們也往往需要視情形搭配不同的衣著。不假思索地追逐流行名牌,有時看來反而不搭調。
  住的方面,作者認為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,方便性不該是唯一考量,畢竟家是休息的地方,應該有人性的溫暖在當中。周圍環境的整體營造,以至於舊建物如何與新建物並存,則是當前台灣亟待學習的課題。行的方面,隨著交通工具愈來愈快,城市裡人口愈來愈多,人們卻必須常常面對塞車、找停車位的焦慮。大家塞成一團,那一點也不美。作者提到,既然如此,是否有時我們可以暫時放棄開車,慢慢走,改變心情?
  • 最美好的生命,不是一個速度不斷加快的生命,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緩慢之間有平衡感的生命。(第277頁)

 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話,總結作者對生活的美學的態度,應該就是這句話所謂的「平衡」了。在這樣一個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年代,我們很容易找到吃到飽的餐廳,可是吃到飽不代表吃得美味,甚至常常是對身體的折磨。所以,生活之美並不在多,而是隨時可以細細品味,在量的追求上也可以找到知足的平衡點。
  •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。(聖經《提摩太前書》6章6節)

  我直覺地想到上面這句話。小時候住的地方,那是一處老舊的房子,生活上不甚便利,後來有一次回到那裡,十分訝異以前的生活環境和現在的差距這麼大。但是,小時候過得很快樂。我想,那是因為我的父母親一直很用心在經營這個家庭吧!
  在對事物的感覺上尋求美的平衡,首先就是要先清楚什麼樣的程度算是「足夠」。周圍老是有人抱怨環境愈來愈差,可是我看他們照樣假日瞎拼,照樣請假出國度假,一點也看不出環境變差的樣子,不過一天到晚抱怨,卻很惹人厭。我已經有好幾個月不看電視新聞了,感覺世界真美好,沒什麼損失,還省去很多沒必要的焦慮呢。
  貪得無厭確實會輕易地破壞美的和諧。反之,對於「美」的追求,其實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。我想,無限台南在這方面早已落實,聽說他老早把車賣了,每個星期出動「無限車隊」發掘各地之美,或者是到路旁撿落花,和這本書的觀點不謀而合。難怪在總筒老大網羅的「超夢幻競選團隊/超完美掏空政府」中,有著眾多擅長創作的閣員(本來想要一個一個列出來的,可是寫了一兩個之後發現,哇,太多了)。和眾家高手在部落格間互動時發現,大家都是很棒的生活美學家呢。

17 則留言:

  1. 那三本書我都有
    也都看過了
    我也上過蔣勳老師幾次課
    有一次就是從食衣住行中去談美
    另外也上次去聽米開朗基羅的做品賞析
    真的,再自己生活中隨時可以有美的感動

    也許我哪天也來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
    在邀請你一起分享
    很高興看到愛書人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這三本書我都沒有,不過,我可以坐沙發看兩位討論哦.^^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很久以前曾經讀過蔣勳的散文,
    不過沒有讀過這本書。
    我很喜歡你摘錄下來的那幾段,很棒!
    (這個月買書的預算已經用完了,
    我跑跑圖書館看能不能借到!)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在你這是第三次聽到蔣勳。
    第一次是看到他的畫,第二次是他的演講,
    現在是書。都是得自部落格友,這種長見識的方式決忘不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Ruth:
   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之處,在於書中舉的例子都很貼近生活,幾乎沒有什麼生硬的理論,讀過之後,會覺得「生活真的可以更美好,其實不那麼困難」。
    期待您的閱讀心得!

    Birgit:
    ......(無言)

    Dreamy:
    哇!這個月才過了不到一半,買書就買到超支啦?
    不過難怪,很多不錯的書,就是會讓人覺得應該買回家,而不是光站在書店把它翻完。
    其實這本書裡有很多我覺得很棒的句子,只是引用太多就像是侵權了……

    Olivia:
    時間太少,想看的事物太多。還好,在這部落格時代裡,我們都為彼此分享,也從其他人的分享長知識。

    回覆刪除
  6. 親愛的小魚魚,
    人家想要知道, 我也是生活美學家嗎?
    哈哈哈哈哈哈 ^^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唉,知我莫若白色飛魚也!
    二話不說馬上給您加薪先。

    回覆刪除
  8. 從文字裡
    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生活美學經驗
    也是一種快乘法唷
    ︿︿

    回覆刪除
  9. 知足和感恩是心靈之美,
    陪伴和用心是成長之美.
    這樣的心情,是很值得延續的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蔣勳老師的住家聽說很特別
    有八里靠海的景觀
    還有一整面的大窗戶
    據他說
    天氣不好時有類似國畫的景觀
    真想去看看

    改天也要來看看這幾本
    看晝真是一種享受

    剛看到前幾張圖片時
    嚇了一跳
    本來以為你要介紹一本
    結果沒想到一次有三本
    真棒~

    美是什麼
    到現在我一直在追求
    也還沒有答案

    說到加薪
    總筒大人,
    那我呢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無法顯示網頁:
    生活美學家的特質之一,就是會來逛白色飛魚驛站並且留言,所以您當然算是囉。

    無限台南:
    總筒果然很懂得加薪的藝術,不愧是生活美學家。

    Helenna:
    嗯,讀完之後會有一種「不是很困難,我也可以試試看」的感動喔。
    (PS.快乘法是什麼?)

    Joanne:
    非常同意。
    談美學也好,談快樂也好,很多可貴的心情,往往是從一些小細節開始呵。

    小藍:
    蔣勳老師確實在書中提到了他的住家,正如您描述的一般。
    小藍太客氣,就算沒有為「美」下一個定義,至少在妳家看到的分享,我想就是對美的具體實踐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這三本書我都沒看過呢~~~0.0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泡泡,我跟妳一樣呀!我也都沒看過,
    看來看的書太少了!下次要去看看呢!

    回覆刪除
  14. 泡泡、阿橘:
    所以我幫你們讀過啦!書店裡的書那麼多,總不可能全看完,要先篩選囉。
    如果看我的讀書心得不過癮,那就可以有個理由去找出這本書,原汁原味才夠味啊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5. 這樣真的可以少去挑書的時間呢
    真是不錯~~呵

    回覆刪除
  16. 我不看電視,電視媒體嗜血的習慣讓生活太多紛擾。
    藝術不等於生活美學,但是養成美感及美力的管道之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7. 泡泡:
    希望有機會看到您的閱讀心得!

    Oxygen:
    許多藝術作品確實提昇了人們的美感。
    這本書的作者則在強調,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(例如時間因素、經濟因素等),而無法隨時欣賞藝術作品時,生活中其實就有很多很棒的素材喔。
    很同意您的第一句話,媒體的嗜血為社會帶來太多紛擾。只是很無奈,這似乎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善的事,現階段只好先消極地關機囉。

    回覆刪除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