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九州之旅13◆鹿兒島市區趴趴走

  規劃這趟旅行的時候,一開始決定地點的過程,是從飛機航班開始的。台灣飛日本的航線很多,不過除了飛東京、大阪這兩個最大城市以外,其他航線的班次相對都比較少,也就必須遷就起飛降落的時間。排除一些半夜到站的航班,鹿兒島航線對我們來說時間最適合,於是就這麼開始規劃了。

  那些飛機時間不那麼理想的地方,當然就擺到未來的旅行地希望清單,哪天可以安排多幾天假期的時候,自然就會前往。
  既然決定從鹿兒島機場進出日本,沒來鹿兒島市逛一逛就說不過去了。舊稱薩摩的鹿兒島,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,目前規模雖然不能和那些最大都會相比,起碼也算是個熱鬧的城市。2011年3月九州新幹線全線通車,沿線的熊本、鹿兒島都很賣力地推動觀光。九州新幹線的端點站鹿兒島中央站,周邊更是發展為繁華的商圈。

  路面電車在日本到底算不算普遍,這點等以後走訪更多日本城市之後再說。不過連同上次北海道之旅走過的函館,以及這次的熊本、鹿兒島,路面電車都串起了我們走訪的景點,買張一日券就可以來回搭乘好幾趟,相當方便。
  鹿兒島的電車軌道特別經過綠化,使市區的氛圍更加柔和。

  在熊本市區逛的是上通與下通,來到鹿兒島市區逛的則是天文館

  這感覺,有沒有覺得和熊本的上下通商店街有點像?

  當天的午餐,毫無疑問地就在天文館商圈解決。日本口味的叉燒麵,對台灣人而言其實也不算太陌生的口味。

  天文館裡有這麼一家名店「天文館むじゃき」,到鹿兒島一遊的遊客絕對不會錯過他們的白熊冰

  以白熊冰打出知名度的這家冰店,陸續也推出多種口味,比方說左邊這碗黑糖口味的「黑熊冰」。至於這兩碗冰的外觀和熊到底有多像,就留待大家自行判斷了。

  當天晚上我們下榻的飯店就在鹿兒島中央站旁邊,晚餐時間自然就設法在附近覓食,順便逛逛車站周邊。這條街是車站旁的徒步區,入口處特別擺放告示,即使是騎單車,也請改用牽車方式通過。(台灣的徒步區好像就沒什麼人理會這個,機車照樣按著喇叭通過……)

  也許因為目前走過的日本城市都是這類比較接近鄉下的,總覺得日本城市的夜晚有點冷清。明明才晚上七點多,路上看起來卻像是台北的十一點。

  招牌上的發音「かごしま」,其實就是「鹿兒島」的發音。日本人特愛這招。

  在車站周邊繞了一大圈,最後來到這家標榜有薩摩料理的店。事實上這是一區匯集很多小店的小吃街。

  記得這道菜叫做「海葡萄」。吃起來似乎真的富含膠原蛋白的樣子。

  因為沒有讓相機比自己先吃飯的習慣,所以每次想到要拍照的時候,碗裡的食物都只剩下一半,甚至快見底。

  像這樣的小店座位都不多。吧台區的座位還可以跟老闆互動,就像平常在日劇裡看到的一樣。因為日語能力還不夠,所以我們還是待在戶外的座位。

  薩摩名人西鄉隆盛的看板。底下列出一些鹿兒島方言,準備好學起來用了嗎?

0 則回應:

張貼留言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