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蕙蓀林場是中部知名的一處景點,高度只有數百公尺左右,不算太高,相對地也就不必走很長的山路,以交通而言算是比較便利的地方。
另外也為回應之前泡泡的留言,這次帶著新相機上山拍照,某些層面來看也算是開箱測試文啦。不過還是到m01找了篇更專業的開箱文。

這張不是拿相機拍的,而是從行車記錄器的畫面剪下來的。這幾年攝影器材的進步有目共睹,連行車記錄器都可以錄到不錯的畫質。
至於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?這裡是國姓的台21線交叉路口,往北到天冷21公里,往南到埔里也是21公里。好多個路標都出現數字21,也算是個有趣的畫面。

這也是行車記錄器的畫面。在剛剛的路口轉往埔里的方向,半路上進入通往蕙蓀林場的岔路,走十幾公里就到了路的盡頭。遊客中心、餐廳都在這附近,也有好幾條步道的入口,可以繼續徒步前進。

進入林場範圍,高聳的樹木並排在道路兩旁,森林的味道漸漸濃厚了。

天氣不錯,天空沒什麼雲,意味著天氣其實很熱。

因為中午天氣比較熱,於是來到這個蜜蜂生態教育館走走。

館內立著不少看板,說明蜜蜂在生態系的角色,及對環境保護來說有什麼意義。

拍這張照片的時候,發現還真的有蜜蜂從授粉箱裡飛出來……

再回到戶外。森林裡,永遠有機會見到各種飛翔的姿態。

園區裡很貼心地設了很多吊床,夏日午後找個有樹廕的吊床躺下,在蟲鳴聲中小憩片刻,真是一大享受啊。

躺在吊床上看到的天空,以及高聳入雲天的大樹。

回程路上,還沒上交流道之前先轉到這裡看看。一樣是垂直向天空直奔而去的姿態,這是一整排超高的橋墩,架起這座盤旋山間的交流道。

最高的橋墩有70公尺,那是多高?如果以一層樓三公尺高來計算,那麼交流道裡行駛的車輛,就是在23層樓高的地方行進。

蓋得這麼高的交流道,其實也見證了數十年來工程技術的變遷。台灣最早的高速公路,遇到山區都是配合地形起伏,於是就有林口坡和三義坡這兩處車子爬得有點吃力的陡坡。不過後來新闢的高速公路,就算爬山也是用比較緩的坡度,相對地就要把爬坡道加長,所以像這條直達南投山區的高速公路,就有很多路段是架得很高。

巨龍過河,在23層樓高的高度展現無比氣勢。

相對而言,一旁的蚱蜢躲在同樣綠色的草叢裡,就顯得不起眼而渺小了。
0 則回應:
張貼留言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