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為了找個有遮蔭的地方,那天來到位在八里鄉的十三行博物館。
陽光穿過樹葉的間隙,灑在地面依然有些刺眼。從照片中多少可以想見,那天確是個烈日當空的大晴天。

十三行博物館和幾個月前曾造訪的八里左岸相距不遠,連同其間的挖子尾生態保留區,已在淡水河口附近串聯為一大片休憩區。台灣近年來的單車熱當然不會錯過此地,走在博物館外的樹蔭下,不時見到踩著單車的遊客從身旁經過。

這座博物館位在十三行遺址旁,是台灣少見以考古為主題的博物館。十三行是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,名稱來由眾說紛紜,博物館本身的簡介影片,則是採用「古代此處曾有十三座商行」的說法。

常設展覽區的入口處,以模型展示考古人員工作的情景。

根據這個模型的說明,包括十三行遺址、博物館在內的八里鄉海岸地區,幾千年前都仍躺在海平面以下。隨著東北季風帶來的砂土淤積,海岸線漸漸向外擴張,滄海在不覺中成為桑田。

破裂的古代陶器,不但可以用來探索昔日人們的生活情形,也可以當成月曆桌布,附庸風雅一番。

依山傍海,當初設計這棟建築物時刻意引進海洋的元素,整個結構看起來像是鯨魚一般。(其實我應該從其他角度取景,看起來才會比較像。)

博物館的頂樓視野不錯,遠遠地可以望見淡水河口的對岸。長鏡頭拉到望遠端再加上畫面裁切,硬是看到淡水漁人碼頭的橋上人來人往,以及河面上呼嘯而過的遊艇。

往大海的方向看,不遠處是忙碌的台北港。昔日的重要商港「十三行」,曾經隨著歷史變遷而沈寂,此刻則以不同於以往的型式,迎接另一個不同的明天。
你好
回覆刪除感謝你的分享
有空可以來逛逛我的部落格唷!!
(終於發文了....^^)
回覆刪除飛魚大人對北台灣的熟悉度,應該比住在台北的某些人還熟@@
自行車專用道,
回覆刪除這設計太貼心啦!
希望紐約也可以自行車這麼普及,
不然老跟大車搶路還真可怕呢! XD
to 小藍:
回覆刪除再怎麼說我也是曾經住過台北15年的。
話說回來,某些人是誰啊? @@
to Mimi:
不曉得紐約的情形如何,只是如果指的是大車小車爭道,這點台灣人可一點也不陌生。
台灣這些年是多了不少自行車道,不過多半是位在郊區的休閒路線。騎單車上班上學的話,通常還是得跟大車搶路走。
有....
回覆刪除那張月曆桌布我印象很深刻:)
秋天的十三行博物館
更顯得突出且特別適合逛啊
to 小瓢蟲:
回覆刪除是因為秋天和考古文物一樣的滄桑感嗎?
其實我只是很單純想躲太陽而已…… ^^
去過去過,呵呵!!
回覆刪除奢侈的煩惱很好阿~
最幸福的就是想著去哪兒走走,吃些什麼?!
我喜歡這麼單純的煩惱與快樂^^
人生如果只為這些事煩惱,多好~ :P
我...........還沒進去館內參觀過:P
回覆刪除咦~~~我一直還沒去過八里
回覆刪除真該排入的
焦段有到 300mm 的鏡頭真是不賴,
回覆刪除我也好想買一隻來偷拍唷~ 哈哈~
to Sarana:
回覆刪除奢侈的困擾總是難能可貴,所以如果有幸遇到,一定要好好珍惜。
to Helenna:
好像離家愈近的地方,愈容易被忽略。 ^^
to 天使之翼:
連同左岸、挖子尾,這幾個相距不遠的地方,倒是可以利用接下來不太熱的季節去走走。
to 無法顯示網頁:
而且70-300mm那支小小黑,價格還可以,外觀也不像白砲那麼顯眼。 ^^
我沒有去過那裡耶
回覆刪除改天可以去走走
博物館!這一直並非考量內的旅遊
回覆刪除哈!我真沒風化內涵!
你的照片拍的很好唷
to 泡泡:
回覆刪除下次再到台北的話,可以把這裡列入行程。
to 兔爸:
附庸風雅也是可以的啦。 ^^
哇哇..我喜歡..
回覆刪除這個版的配色跟配置...
一整個清爽宜人...
棒棒棒!!!
to 阿綠:
回覆刪除謝謝! ^^
八里真的是騎腳踏車的好去處
回覆刪除to Alfa:
回覆刪除嗯,看著許多人騎車來來去去,很悠閒的樣子。
想到那支廣告,讓我好想到八里踩一踩。
回覆刪除to Olivia:
回覆刪除沒機會去巴黎,那就去八里過過癮,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