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何廣闊,人類何渺小

  雖然已經是好多年前的影片了,不過偶然間再次看到的時候,和昔日初次觀賞時相較,帶來的感動並未稍減。
  這部名為Powers of Ten的科普影片,名稱中的「power」,在此為乘冪的意思,意謂著從一公尺開始,以10的乘方增加或減少而成為不同的尺度,藉此顯示宇宙中當時已知的最大與最小的組成。
  影片以在芝加哥一處公園野餐的兩個人開始,接著隨著觀察位置的提高,畫面的視野也更廣。視野寬度達到102公尺時,可以看到公園周圍的馬路。繼續擴大視野到105公尺時,可以看到位在密西根湖畔的芝加哥輪廓。107公尺寬的視野大約等於地球直徑;到了1013公尺則囊括了大半個太陽系。在視野擴大到最終的1025公尺的途中,分布宇宙間的恆星,如同我們在地面上看見的星空,而到了更大的視野之下,連無比巨大的銀河系看來都宛若塵沙。
  接著畫面從遙遠的宇宙那端拉回地球,繼續探索更小的單位。10-2公尺(即1公分)的視野下,可以清楚看見手背上的細胞角質層。10-5公尺大約是白血球的大小,繼續縮小到10-9公尺的視野,甚至看見DNA螺旋中的碳原子,然後是10-14公尺視野下的質子與中子,最後到達10-17公尺,畫面中出現的是存在與否仍有疑問的夸克(Quark)

  從1977年問世以來,這部影片至今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。已經忘了最初是什麼時候、在哪裡看到的,不過再次在網路上看到這段影片的時候,倒是很快喚起當年的印象。
  影片中出現的這些極大或極小的尺度,當然都遠超過人類肉眼所能觀察的範圍。甚至在考量到相對論的原理之後,視野迅速變換的過程,也不會是影片中那樣(參考Wikipedia的相關條目)。不過在30年前能製作這樣的影片,畢竟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而這段九分鐘長的影片,除了作為科普影片之外,也讓人看見自身在天地間的渺小。
  當然,那麼廣闊的天地之間,從這影片中得到其他結論的人勢必也有。待業青年Wenli一年前介紹這影片的文章(剛發現他的發文日期和我這篇正好差一年),提到Youtube上竟然有人這麼留言:「這證明了,芝加哥是銀河中心。」這樣的觀察角度,果然相當特別。

7 則留言:

  1. 世界如此大
    也如此小
    巨觀微觀都在這影片中了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記得好像在市立天文館看過類似的影片,應該是有些不同。這讓我想起正負無限大,是有可能交會在一點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以前看過一本繪本
    從一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放大再放大
    最後放大到宇宙去
    那時就覺得我們所見的實在很渺小
    剛剛看影片
    從遙遠的宇宙那端拉回地球
    有種墜樓的感覺耶^^
    人的身體不曉得是否也是個小宇宙

    回覆刪除
  4. to 小瓢蟲:
   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,或許也讓人重新思考「眼見為憑」這句話的確實性。沒看到的東西,未必不存在。

    to 需仁:
    「∞」與其說是數學記號,有時我反倒覺得有更深的哲學涵義啊。

    to Helenna:
    哈,就是以前修組織學時那堆抽象畫一般的電子顯微鏡圖。

    to Yishu:
    雖是科普影片,不過感覺卻是既科幻又真實。
    人的身體當然是小宇宙,而且是許多不同器官、不同種類組織構成的很多個小宇宙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看完的感覺是
    人真的很渺小,不必爭什麼了

    回覆刪除
  6. to 小藍:
    人確實渺小,不過當明白自己的角色與份量之後,或許有時反而能正確地找到定位,積極地面對生活、綻放光芒,如同宇宙中某一處的無名星辰一般。

    回覆刪除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