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待揚帆之日

註:本文為參加木馬文化《米蟲自救寶典》試讀活動之閱讀心得。

  前陣子正好時間允許,首次報名參與這樣的試讀活動,幸運地雀屏中選,得以先睹為快。

  《米蟲自救寶典》一書的問世,反映了社會上確實存在著青年失業的問題。主計處今年六月的統計數據指出,台灣的青年(15-24歲)失業率為10.58%,此年齡層過去幾年的失業率也多介於10-12%之間。本書的作者尾大遜,則是一名師範學院的畢業生,在師資過剩的年代裡,空有學識卻苦無職缺可供發揮專長,只能待業在家,當個對經濟幾無貢獻的所謂「米蟲」,大嘆生不逢時。
  從如何應對親朋好友,回應像「在哪高就」之類的尷尬問題,到如何在幫忙家事等事情中,讓家人覺得雖不工作仍有貢獻,作者尾大遜以自嘲的口吻,詼諧地寫下「完全米蟲自救77招」、「米蟲十誡」等片段,全書就在這樣的氣氛中,呈現作者待業的心境。
  不過,看來歡樂的筆觸下,其實難掩強顏歡笑背後的無奈。一方面是因為難以迴避令人尷尬的關心,哪怕問話的人只是隨口問問,實際上可能並非真想知道自己在哪裡工作。另一方面也因為缺少收入帶來的壓力,所以即使賦閒在家,也覺得應該做點對家人有貢獻的事,全書結尾處也還是期待能快快找到工作,早日脫離「米蟲」的生涯。

  「畢業即失業」這句流傳已久的自嘲用語,顯然就是這情形的寫照。青年失業不是台灣的專利,英國從1990年代就出現「尼特族」這個新名詞,意指未就業、未升學、不進修(NEET, 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, Education or Training)的一群人。這名詞傳到日本之後,其負面涵義更在這個以工作狂聞名的國家發揚光大,和靠打工兼職謀生的「飛特族」(和製英語freeter)並列為日本社會的新興現象。台灣通用的「米蟲」二字意義也相仿,強調這群人不事生產,貶抑意味濃厚。
  不管叫做什麼族,當一個新創名詞強加於某一群人身上的同時,常常透露著或多或少的輕視。不過,畢業後沒有投入職場,未必是當事人的個人因素,像本書作者面臨的教師超額問題,就不能單方面歸咎於年輕人不願找工作。當然,青年失業的現象遠遠超出一本書所能探討的範圍,作者顯然也沒有打算要在這本書中探討這麼大的議題。
  出於無奈而成為米蟲一族,作者的正面態度卻是值得肯定的。猶如1996年播出的一部經典日劇「長假」,當中的這一句經典台詞:「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的時候,就當作是上天賜予的長假吧。」這樣的態度套用在求職不順利的人身上,其實也頗為適用。

  至於如何看待這樣的一段假期,就端看個人本身的態度了。在凡事必曰拼經濟的氛圍下,不工作簡直成了滔天大罪,難怪作者在書中一再透露出被親友追問時的無奈。然而,對於早已忘了貧窮滋味的台灣人而言,永無止境的工作不應該是唯一的選項。財富的累積,理應是為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,而非陷入拼命讓財富更多的無窮迴圈。
  一段長假在不同的人手中,是可以有很多用途的。可以去旅行,好好看看所處的世界;可以學習進修,讓自己對天底下的事物有多幾分瞭解;可以參與義工活動,以實際的行動服務更多人。很多平時受限於工作而無法實際參與的事,往往只能利用這樣的長假完成。即使對作者而言,雖然是還沒開始工作就被迫放長假,至少她能以這本著作敘述待業心情,對相同處境之下的人來說,無疑是一種實質的激勵。事實上,有不少人是在沒有工作、沒有收入的期間,盡情發揮自身的價值,好事者硬要稱這些人為米蟲的話,反而顯得俗不可耐。

  現實的情況是,只要一開始工作就沒完沒了,往往到退休前都仍陷於忙碌的處境。於是對許多人來說,退休前的數十年都如陀螺般打轉,為生計奔波,長假遂成奢侈的夢想。所以,如果能夠有這樣的長假,請務必好好珍惜,因為這會是一生中,非常難能可貴的一段日子。

20 則留言:

  1. 盡情發揮自我的價值嗎

    那我這樣也算
    每天準備三餐+家事
    還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
    努力躦

    雖是米蟲
    也是快樂得很
    我能留下什麼
    我想不是金銀財富
    不過是孩子心中的那份啟示
    無價之寶呢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飛魚大人一出手就中耶。多一個人參加試讀了
    其實我的經驗也算不少,一直記得那是個"假期",雖然該有更好的運用,不過也算過得不錯啦
    我想台灣社會還是比較嚴肅的,對於生活的選擇一直比較制式,不過也逐漸多元。
    對自己人生有些打算,別人的耳語放淡一些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歡迎飛魚兄加入試讀行列喔~~ ^_^

   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米蟲階段 (例如學生時期),
    對我而言,其實當米蟲正是學習的最佳時刻,
    沒有工作壓力,
    盡情把自己熱情投注在最愛的學習上,
    幾年後證明,
    如果沒有米蟲時期,
    一定會更白癡幾分囉,呵呵呵呵..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by the way, 這個頁面上的意見方塊怎麼弄?
    我找了 blogger in draft 也沒有耶?!
    可以告訴我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通常當米蟲都當不久
    不過也很久沒有當過米蟲了
    好想也要有個長假呀~
    哈哈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我也想當米蟲
    結果不夠格
    哈哈~
    白魚兄厲害
    幫我們試讀幫扳回一城︿︿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如果可以,我也想放長假當一隻有營養的米蟲^^
    去異地旅行,種花養鳥,畫畫捏陶^^
    吼~~~當米蟲很好阿!!!

    回覆刪除
  8. to 小瓢蟲:
    家務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。陪伴孩子成長更是無價。

    to Ruth:
    台灣長期處在一元價值觀之下,對很多事仍然習慣以先入為主或人云亦云的觀念否定,距離我心目中的多元文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。

    to 土人123:
    成天拼了命工作而沒有充電的時刻,確實容易事倍功半。即使仍是為了工作的因素,休息、充電仍然不可或缺。
    Blogger意見方塊內嵌的功能,在Blogger in draft設定。進入「設定」→「意見」→意見表單位置選擇「已內嵌下列文章」即可。不過如果您的版面曾經大幅更動,那麼意見方塊可能不會出現,需要再調整html內容,方法請參考這篇(英文)。

    to 泡泡:
    Me too!

    to Helenna:
    可能出版社方面覺得這裡散發著米蟲味,所以就這麼拿到試讀本了。

    to Sarana:
    顯然成為米蟲還是許多人的夢想啊。

    回覆刪除
  9. 我的經濟不允許我當米蟲,
    當然,如果中了樂透....
    我就可以當個快樂的米蟲囉!^^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也說,有時找不到工作或是被解僱,可以算是新的契機。
    該書的作者說,現在是個多元的社會,不一定要進入一般的公司體系才算是正常,只要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領域,就會有所成就。
    不過,現在的教育體制跟社會觀念培養出來人,大部份還是被教導著要走正規路線。
    我想,以後如果有小孩,還是培養他們能夠擁有興趣及跟興趣有關的能力好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真怪
    常常來這
    都要reload幾次
    是因為我們都在空中飛
    很不合嗎
    哈哈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哈哈~~
    我被踢得更遠
    8月2日早上名次在201下午就被變成了567
    因為Google Link 整個歸零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昨天終於把支票交出去了>"<

    其實人還是要有工作
    只是別讓工作變成生活的唯一
    當米蟲是很辛苦的事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14. to 容容:
    可以提撥一成彩金出來,美其名為回饋社會,然後繼續當米蟲。 ^^

    to Anne:
    同意。進入21世紀的現今,謀生的方式確實不是只有進入公司一途。
    只是要走不同於多數人的路線,相對地也需要更大的決心與勇氣。

    to 天使之翼:
    這樣就有理由可以多來逛逛。 ^^
    問題出在哪恐怕我還要多花點時間找找……

    to Bill:
    有時候覺得部落格觀察的名次起伏和雲霄飛車沒太多差別…… ^^
    只是以我這一天不到100人次的小站而言,竟然還進得了前500名,算是很不錯啦。

    to 小藍:
    變成擺了一個月的遠期支票啦? ^^
    在貧窮的年代,人們為了拼生活而讓工作變成生活的全部,那是不得已。不過現今的狀況已經不像當年,除了為求餬口的工作以外,其實我們都有餘力可以多從事其他更有價值的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5. 我也很喜歡長假裡的那句經典台詞
    稍做休息之後.會有再出發的能量^_^

    回覆刪除
  16. 看了這篇文章五味雜陳
    要如何能面對無業時
    安慰自己珍惜這樣的長假
    真的很不容易耶

    回覆刪除
  17. to 愛美麗:
    適度的休息,確實會比悶著頭橫衝直撞要更有效率。
    而長假那句台詞,透過木村拓哉說出來更有味道啊。

    to 惠子:
    如果是非自願性的失業,還真的不容易讓自己接受,特別是對於有經濟壓力的人而言。只是日子終究要過,即使如書中作者一樣無奈,但強打起精神的正面思考終究還是好些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8. 糟了,小魚也加入米蟲一族了,可我不是被迫,是別人怎麼阻攔我,也擋不住我渴望自由的強烈意願啦!

    不上班的日子,一點也沒閒著,還是有一籮筐的事,可忙得很喲。有太多的事想做,就看自己如何安排時間,為自己找出最好的規律與生活方式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9. to 小魚:
    不上班的時間仍能維持生活的紀律,反而是件不簡單的事。這需要高度的自律能力。
    所以說,真的把時間完全交給自己管理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管理得當啊。

    to 無限台南:
    總筒是日理萬機。 ^^

    回覆刪除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