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從小時候搬家到台北,位於鹿港的老家就成為我每年過年才會回去的地方,又再長大之後,甚至根本很少回去。所以,穿梭在老街之間,嘗遍鹿港小吃的記憶,對我而言是既清晰又模糊的。
不久前回南部一趟,途中轉往鹿港打理午餐,自然免不了去看看昔日居住的老街。從以前就把這條「後車巷」當自家後巷看待,哪條小路鑽進去通往哪裡當時可熟悉得很。古時候防禦用途的隘門,後來成為我小時候玩捉迷藏的地方。

Love3m的留言,提到小時候收集橡皮筋玩跳高,這遊戲我以前也常玩,地點就在家門口那條街。街道相當窄,車輛進出比較困難,所以在這裡玩很安全。當時不但玩跳高跳繩,也在這裡學騎腳踏車,摔了好幾回。
不過,多年後回到此地,看到的情形像下面這張照片一樣。

不要說跳高、騎腳踏車了,連走過去都有困難。
以前還住那條街上的時候,有時會看到零星的觀光客到處拍照,偶爾有電視台來拍連續劇,好幾次看到一旁女主角點眼藥水準備拍哭戲。但,絕不是像此刻一般擠爆了的人潮。
心情是有點矛盾的。如果我當年沒搬家,此刻我大概不會希望自家門前擠得動彈不得。問題是這時候我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觀光客,是擁擠人潮中的一部分。

隨著時間過去,看待事物的角度會隨著年齡而變。或許因著自己的成長,此刻看這條街,感覺比小時候窄了許多。隨著歲月流逝,昔日的玩伴此刻都已不知何方。隨著環境改變,台灣整體而言比以前富裕,休閒普遍了,觀光客是真的多了。
家鄉成為多人爭相來訪之地,也許我應該以此為榮。縱使歲月帶走許多追不回的往事,但是這個小鎮,卻仍然存著我許多的回憶啊。
一條老巷記錄了人生的回憶,
回覆刪除也記錄著社會時空的脈動.
像我常住台南, 雖搬過家, 也只不過搬到斜對面 10 公尺,
您這一篇讓我有機會重新回想各個階段環境的變化.
突然想到小時候一個鄰居, 老爸被當成匪諜押走, 還有一個玩在一起的同齡小女孩, 營養不良走了...霎那間湧入好多的回憶.
以我自己當然希望可以悠閒去感受那份往日歲月的痕跡,而不是跟一大群人擠在哪裡動彈不得,但似乎很難盡如人意
回覆刪除通常若不是荒煙漫無
就是擠爆了
人生的難題吧
不過通常看到人群我就散人了
上次去湖口老街就是看到滿滿的人潮
我趕快散人了
大學的時候有一個高中朋友到台中看我
回覆刪除我們兩個騎著車到鹿港去玩
那是我唯一去的一次
記得那時太陽很大
我們二個一直想找有名的"摸乳巷"
找了好久才找到
好有趣的回憶喔
我們是不是都老了呀
一直在回憶^__^
很有感覺的一篇文。
回覆刪除當時在小柯那邊就已經得知您是鹿港人了。
看見故鄉繁華固然高興,卻好像又失去了什麼,
這般矛盾的心情,很多人都能體會吧。
對了,
回覆刪除一直想問白色飛魚~
您怎麼知道那個阿拉伯書法的網頁
那真是我一直想看的東西
謝謝喔
鹿港是個好地方,也很淳樸.
回覆刪除聽您這麼介紹,都忘了還要再去一次鹿港.
無限台南:
回覆刪除常常搬家和長期居住一個地方,感覺想必是很不同的。我猜想,總筒老大一直都在台南,長期看著周圍的變化,對台南應該不只是熟悉而已,或許該說是一種濃厚的鄉土情懷與認同,所以才會有「無限台南」這個稱號吧。
台灣的北部、中部、南部我分別都住過若干年,很幸運地體會過北部的便利生活、中部的溫和氣候,以及南部的熱情人情味。每次搬離一個地方總有點不捨,卻也留給我許多很棒的記憶。
ruth:
這次鹿港之行和上一篇到泰安舊街,都是四天端午連假的事,幾天內走過的兩個地方,對比卻很強烈。
不久前寫的一篇讀書心得,是關於食衣住行的生活美學,其中提到,大家塞成一團,就不美了。也許疏散人潮的理想方法,應該是讓我們的周遭有更多值多拜訪的地方。
dreamy:
近些年回到這條街上,發現昔日的鄰居變成紀念品專賣店,心情很複雜。那些紀念品在其他老街似乎也看得到,大概只有「到此一遊」的紀念意義吧。
如果可能的話,我希望遊覽古街、舊城鎮的同時,對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成為回顧,進一步瞭解我們生長的土地,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。
小藍:
坊間關於鹿港旅遊的書還不少,改天有空想花點時間翻一翻。玩完歐洲回來如果還有時間,不妨再去走一走吧。不過建議不要挑假日。
那個阿拉伯書法的網頁……請善用Google。因為中文的阿拉伯資料想必很少,所以我先翻成Arabic calligraphy再搜尋,其他還有不少有趣的資料呢。
很高興對妳有幫助。
love3m:
我也覺得鹿港真是好地方!
歡迎再去走走喔!
聽到"鹿港小鎮"這首歌會不會落淚啊?
回覆刪除我第一次拜訪鹿港是高二的時候,跟著外公外婆和老媽的進香團到全省各地參觀各個廟,鹿港那時好讓我感動啊!不只是天后宮`龍山寺...這些老建築而已,連青蚵都好大隻啊!^^
回覆刪除我小時候非常喜歡青蚵的清香氣味,每次媽媽買青蚵回來,我總要再料理台前把它好好聞上一聞:好香啊~
所以,到了鹿港天后宮旁邊的小吃店,既點青蚵湯也點蚵仔煎,那時一盤或一碗才15元吧?滿滿的青蚵,又肥又大,美味感動滿載啦!!
可惜後來再去,整個感覺都變了,變得太觀光化,純樸的感覺不見暸,Orz.
我還記得小時候,台北很多外國觀光客,那時我不太喜歡那些觀光客坐的遊覽車,因為柴油吧,臭死了也很吵,我也不喜歡我家門前都是觀光的人潮,因為我們就在圓山山腳下,那附近觀光景點頗多:圓山飯店`忠烈祠...
可是,商業化和兒時的記憶永遠都是相衝突的.
昨晚看完"波特小姐"的dvd,非常喜歡她的作法:靠自己的財力把住所週邊環湖的農地全買下來,拒絕地產開發商的進駐,為後代英國子孫保留清新美麗的大自然,同時透過信託基金將此片土地捐給全體英國國民...看完就是一整個感動啊!只是多少人有此魄力和財力來跟財團相抗衡呢?很希望台灣在發展觀光產業的同時,不要將過往的痕跡抹去,應該讓在地居民的共同回憶繼續保存下去,那麼這個觀光景點才是真實的而非人造的.唉,扯遠了~
olivia:
回覆刪除那倒不會。可能是歌詞的內容沒什麼感動吧。
「鹿港小鎮」的歌詞說:「台北不是我的家,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……」這麼說,對我這曾在台北住了十五年的人來說,情何以堪,而且鹿港並非沒有霓虹燈。
許多年來住過不少地方,對每個住過的城市都有一份親切感,而非「不是我的家」的心態,卻又好像逼不得已似地留下。
birgit:
老實說,小時候真的不喜歡吃蚵仔,反倒是長大了之後,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,突然覺得蚵仔是美味了。
那時候不懂。可是真有那麼一天,曾經覺得不那麼喜歡的味道,卻成為美味,而且蘊涵著遙遠的記憶。
每個地方多少都會變,這倒是必然的,只是速度快與慢的問題而已。事實上,我曾住過的鹿港老街,二十年前曾經整條街改建,在那之前各家住戶早已改裝成自己需要的樣子,後來才強制改建成現在看到的情況。所以雖說是老街,其實有幾分是製造出來的。
不過畢竟重視古蹟的觀念在台灣只能算起步,所以會有這現象,也不能怪任何人。只願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對於身邊的環境、對於過往歲月留下的痕跡,都會有更多的尊重,不至於在剷除過往的歷史記憶之後,才來高唱「這裡不是我的家」。
忘了說,921之後,鹿港的青蚵變小隻了,>"<
回覆刪除因為印象中的青蚵太大隻太鮮明,所以,前幾年再去吃天后宮旁的小吃時,就覺得它明顯變小,問老闆,老闆告訴了我上面那個結論.@@
除了人害,天災也不可小覷啊~
Birgit:
回覆刪除原來有此一說。
可是,我還是不懂耶,地震為什麼會讓青蚵變小啊?是因為染色體被震壞了嗎?
那我相信
回覆刪除你一定比羅大佑年輕啦^^
Helenna:
回覆刪除當然囉。
而且羅大佑並不是鹿港人……不曉得他為什麼當初想寫那首歌。
我對鹿港小鎮的印象很深刻
回覆刪除雖然只到過兩次~
很棒的地方
小瓢蟲:
回覆刪除對我來說,此地絕對是特別且無可取代。當然我也期待,來訪的遊客也認為鹿港是個獨特的地方。很高興您喜歡那裡!
「曾經覺得不那麼喜歡的味道,卻成為美味,而且蘊涵著遙遠的記憶。」
回覆刪除這樣的經驗牙牙也有...
小時候阿嬤家有種蘆筍,餐桌上當然也少不了這道菜,可是小時候很怕蘆筍的味道...~"~
可是不知從何時起,突然愛上蘆筍的滋味,也許是想藉由食物的味道,留住某些溫暖的記憶吧~
牙牙:
回覆刪除我小時候也不太喜歡蘆筍。還有其他像是苦瓜、皮蛋,都是隨著年齡漸長,反而漸漸都成為喜歡的食物了呢。
接下來寫的這篇閱讀心得,正好談到味覺的感覺之美。一個人的味覺喜好改變,或許正反映了成長的過程啊。
看照片
回覆刪除現在更需要跳高吧
直接跳過人潮
呵呵
天使之翼:
回覆刪除那不只要跳高,還要跳遠,因為不知道人潮綿延多長。
不過……飛指部沒考慮直接用飛的嗎? ^_^
有有有…這邊我有去過
回覆刪除大多較有名的景點有去
不過我在想一件事
應該還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景點
且其古色古香不輸給這些大景點才是
像有一次和同事去吃飯
自助餐的對面就發現一棟很特別的建築
瓶子可是多看了好幾眼呢^^
Subig:
回覆刪除鹿港這樣的地方,三五步一古蹟,到處都是一大堆舊房子。如果對這類舊建築有興趣、專長的話,鹿港可真是個寶庫。
不過老實說,住在裡頭不見得舒服就是了。
我那天到鹿港大概因為選舉緣故
回覆刪除並沒有見到滿坑滿谷的人潮
所以那天走來非常愉快
才能夠好好欣賞那些古建築之美
to Ruth:
回覆刪除歡迎來到我的故鄉。
古老的小鎮,果然還是要在人比較少的時候,才能愜意地領略當地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