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國紀行9◆岩間沈下橋

  等待搭船遊四萬十川的空檔,我們繼續到附近一些地方走走。

  看見「岩間沈下橋」的路標,當然是毫不猶豫地轉彎進去,畢竟沈下橋可是當地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啊。轉彎之後是一條小路,一進去沒多久就看到像上面照片一樣的畫面。(實際上是從橋的另一端走過來。不過感覺差不多就像如此。)
  沒有護欄的窄橋,沒有空間可以迴車,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開。

  實際拿車子來當比例尺就像這樣,當然坐在駕駛座的時候會覺得橋面似乎更窄了些。如同考駕照的時候一般緊張的感覺,不過駕照考場壓到車道線頂多是下次再來,這裡超出車道線的話可是會栽到水裡的。更不用說在日本開的是右駕車,對於空間的判斷多少不是那麼習慣。

  「沈下橋」是一種低水位的橋樑,當大雨過後等情形造成水位增高的話,橋面會低於水面,看起來就像是橋沈到水裡一樣,故得名之。因為四萬十是個偏遠的地方,這裡的位置也不是交通要道,成本較低的沈下橋足以應付此地的需求。至於沒有護欄的原因,是為了在河水高漲時減少水流的阻力,避免被大水沖壞的緣故。

  不過這種橋看起來就覺得很危險,就算是當地人,發生意外的機會總是有的。所以早年為了成本考量的沈下橋,以後應該也會愈來愈少。然而四萬十川流域現存47座沈下橋,其實也是當地生活型態的見證,也因此目前成為受到保護的文化資產,當然也吸引了像我們這樣的遊客前來一探究竟。
  日劇「遲開的向日葵」既然以四萬十為舞台,怎麼可能放過沈下橋這麼重要的地方?所以主題曲就是幾個主要角色在橋上高歌,劇中這些角色也常常大老遠跑來橋上聊天。(是說從市區特地跑來半小時車程外的沈下橋聊天,還真是不自然啊。)

  緩緩開到橋的對岸。還好沒人搶著會車,這座橋的寬度頂多容許一輛車通過。

  橋的對面有一點空間可以停車,正好讓我們好好瞧瞧這座橋,以及周圍的自然風光。這座橋跨越四萬十川,被譽為「日本最後的清流」,果然不管往哪個方向看,都是自然不造作的美麗。

  照片用HDR呈現,試圖留下現場感受到好天氣之下的繽紛。

  晴空與清流,如畫一般。

  昭和57年(1982年)施工,嚴格說來不算久,只是不知道在那之前這座橋經歷了幾代的毀壞重建。

  怎麼過來就怎麼回去,欣賞完風景拍完照之後,再次通過窄橋原路折返。

  不遠處的房子,標示著十年前颱風經過造成的洪水高度。我們造訪的時候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,完全無法想像這種高度的洪水襲來之際會是什麼樣子。

  河邊不時見到像這樣的屋形船。待會兒就搭這種船遊河!

0 則回應:

張貼留言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