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有食之,不盡如勾

  繼半年前那次之後再次出現的日食,想必不少人都準備好相機拍下了。昨天早上出門沒帶相機,畢竟是要去上班的,不是去拍照的。當場只用手機拍下這團火球,隱約看起來好像有點缺角的樣子。

  和現場看到的情形當然是差很多。不過最起碼也證明,碰到直接拍太陽這種極端光線的狀況,手機的拍照功能果然還是應付不來。

  日食時間在傍晚,陽光相對不那麼強烈。火紅的太陽缺了一邊,看到這幕太陽黑掉一半的畫面之後沒多久,我經過名叫「烏日」的地方,這也算是種另類的巧合吧?
  從去年七月到這次,不錯過機會觀測的人還不少。回家的路上,聽到廣播的路況播報:「往集集的路旁停了好多輛車,大家都停下來看日食了……」數百年前的古人將日食視為不吉的表徵,和今日人們興高采烈帶著相機去拍照,實在是天壤之別。

  半年前日食那天,為了弄清楚日食周期的計算是怎麼回事,花了點時間看了搜尋到的資料。用於預測的「沙羅周期」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出來,實在令人佩服古人編纂曆法的智慧。一些有趣的資料,就暫且列在這裡當作筆記吧。
  至於相片,要拍太陽還是得借助單眼的威力。所幸網路上不少人分享了很棒的照片(例如HelennaPinggis的作品),就算當天沒能親眼目睹的話,還是可以藉著照片看看這難得的天文景觀。

5 則留言:

  1. 日食那天,當下那刻忘了,所以沒欣賞到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to 兩隻貓:
    那只好等兩年後那次了,不過時間據說是早上,匆匆忙忙出門的時間恐怕也很容易忘記吧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還沒親眼見過呢,不過可能我會以為天黑了..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呵呵呵....鳥日^^
    我也覺的這個地名很怪

    回覆刪除
  5. to 不漲:
    根據連結裡頭那個日全食地圖,2024年4月8日加拿大有機會見到一次很像天黑的。

    to 小藍:
    呵呵,您打錯字了,是烏(ㄨ)日,不是鳥(ㄋㄧㄠˇ)日。
    據烏日鄉公所的網頁指出,這個地名比較可能源於平埔族語的譯音。

    回覆刪除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