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山布魯位在從奈洛比往北三百多公里的地方,其中接近山布魯有幾十公里的路況比較差,不過還好沒像上次前往馬賽馬拉時那麼糟糕。
在肯亞比較熱門的動物保護區當中,山布魯的位置比較偏北,也是少數位於北半球的。儘管是北緯不到一度,和首都奈洛比的緯度差距不大(奈洛比約南緯1度),氣候卻已經有明顯的差別。

肯亞大部分地方的氣候偏乾燥,而山布魯又屬於其中更為乾燥之處。行前資料描述此地的氣候是介於草原與沙漠之間,這對來自台灣的我們來說已經是鮮少體驗的乾燥。進入園區之後,明顯感到陽光以毫無遮蔽之姿直射地面,周圍荊棘遍布。

到處都可以見到聳立的蟻丘。

高掛樹上的織布鳥巢,則是這片半沙漠的特別景觀。

正午時分外頭十分炎熱,紫外線指數大概也會破表吧。那樣的偏遠地區,電線自來水管肯定到不了,保護區裡的飯店都需要自行發電,裝冷氣是不可能的事,但是透過微妙的建築方式,房間內部即使在正午也很涼爽。

在餐廳的座位上就可以看到動物聚集在水池喝水。和阿布岱爾一樣,這水池也是飯店挖的。乾旱的大地上,要吸引動物前來,水就是最好的媒介。清早時分,大群珠雞搖搖晃晃地走到水池邊。牠們如何互相約好同時前來,也很令人好奇。

地處偏遠,加上幾乎沒什麼雲層阻擋,此地自然成為觀星的絕佳地點。赤道附近看到的星空和台灣有些不同,一些台灣見不到的南天星座,在這裡就有機會看到。南十字星座出現在略高於地平線的位置,雖然過去從沒見過,但當那幾顆排列特徵明顯的星星出現眼前時,竟然讓人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呢。(位在照片正中央與地平線之間的位置,其中比較暗的第四顆星在照片中不明顯。)

那天農曆十四,接近滿月。外國的月亮有沒有比較圓?

大老遠來非洲,動物當然還是重點。換了個地方,疣豬彭彭又出現了,只是這次是在乾旱無水的河床上。

這麼乾燥的地方也有大象出沒。和草原上的相較之下,這裡的大象似乎是身上沾滿沙土,顏色看起來都不太一樣。

大象的皮膚想必夠厚,不然穿梭在荊棘滿布的地方恐怕會受不了。

個頭嬌小,在地面鑽來鑽去的獴。不免讓我們想起上次前來常常見到的蹄兔。

觀賞動物時搭乘的獵遊車,長期奔馳在保護區裡不像道路的路,出點狀況也是司空見慣。那天看到有輛車子陷在沙坑裡動彈不得,鄰近的獵遊車駕駛迅速趕來支援。我想這是他們長久以來的默契,遇到狀況互相支援,看到珍奇動物互相通報,因為大家都有可能遇到些狀況,這是互助,也是自保。

有興趣於攝影的朋友,應該多少聽過「出大景」,通常指的是天空中出現壯觀雲層之類的景觀。既稱「大景」,表示不是那麼容易見到。不過兩度造訪肯亞,不管是在草原上,或者是半沙漠地帶,每天到了傍晚,差不多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。換言之,此地天天出大景。

有時也會遇到有趣的畫面,像這張我拿來當首頁圖片的照片,雲的形狀和兔子是不是有幾分相似?
★☆★ 老婆的記錄 / 本文的Plurk回應網址 ★☆★
這樣的氣溫 日/晚 相差多少呢?
回覆刪除to Helenna:
回覆刪除我想差個至少15度吧。正午相當熱,到了深夜有時還會感覺頗冷。
出發前查到的氣象預報,溫度也大約預測28/12℃左右。
看了這篇,會很想也去肯亞走走,像是獴、掛在樹上的鳥巢,都有吸引力。月亮,要拍成那樣,一定要用特殊裝備?!
回覆刪除to 兩隻貓:
回覆刪除值得去走走,那裡有好多台灣見不到的動物,即使台灣的動物園裡頭有,在野地看到的感覺仍然大大不同。
要拍出月亮的表面細節,一般的單眼相機搭配長焦段鏡頭就辦得到了,重點在於光圈快門的組合。
織布鳥巢太帥了~
回覆刪除我最喜歡大景有神之雙手的照了~哈
to 泡泡:
回覆刪除聽說築巢就是公織布鳥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。
不曉得為什麼,兩趟去肯亞時,真的每天下午都是大景。
看那蟻丘,雞皮疙瘩都來了。
回覆刪除其他的就讓人讚嘆,天然的最好啦~
to Olivia:
回覆刪除蟻丘也很令人贊嘆啊,小小螞蟻竟然能夠堆出一座小山。是說接近蟻丘會有什麼後果我就不曉得了。 ^^
大象的皮到底有多厚
回覆刪除飛魚大幫我們查一下吧:P
to 小藍:
回覆刪除這很簡單可以查到的,維基百科說是2.5公分。 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