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絮飄揚的季節

  這篇文章,是在2000年實習結束離開高雄前,寫給高雄朋友們的一封E-mail。六年後,又在高雄完成我的住院醫師訓練,再次離開這座城市之際,藉這機會回顧這篇文章。改天再寫寫現在的想法。

[序] 民族一路
  一直沒特別留意這樣的畫面。
  五月的港都,漸漸地展現屬於熱帶地區的風貌。氣溫昇高了,卻不若台北悶熱。民族路上的熙熙攘攘還是一如往常,人們戲稱「交通規則僅供參考」的城市裡,竟也自成一幅初來乍到者難於體會的秩序。這是高雄,南台灣一座滿是活力的城市。
  從九如路一路來到大中路,沿途飄揚著如蒲公英、如雪花一般的棉絮。嗯,若是將之形容成雪花,似乎像六月雪般地不搭調。不過,畢竟是平凡街道上的點綴吧。看看路旁的指標:台一線省道371公里。台一線始於台北車站前,意即這裡距台北車站371公里。
  至於那飄揚在路上的棉絮,他們說,是因為民族一路上種滿了木棉。昔日不知誰決定了木棉成為高雄市市花,而民族一路又是岡山、橋頭方面進入高雄市的主要路線,「看到成排的木棉就知道高雄到了」似乎是合理的思維。可是,棉絮飄揚,卻成為更明確的路標。
  此刻依然看到木棉,卻是即將告別這座城市的時候。

[1] 大中一路
  不知道醫院當初設立於此,是不是因為已經先打聽好往後的都市計畫。鼎金交流道不偏不倚地在醫院大門口落地,自從南二高通車以來,急診室的業務量顯然增加許多。「大中路」,醫院座落之處,對於高雄市來說原本只能算荒郊野外。隨著榮總設立於此,南二高開闢,加上左營區近年來的發展,荒郊野外這一年多來竟也有了可觀的改變。
  扣掉短期外調的四個月,我的實習生涯一共有一年三個月在此度過。內科、外科各四個月,婦產、小兒科各一個月,剩下五個月則輪調其他單位。這段日子裡最大的意義,大概就是把醫院大樓的裡外上下都弄清楚了;至於臨床上該如何作決策,倒是還沒多少把握。榮總在醫院評鑑中算是醫學中心級,意即其他醫院無法處理的重症病人,最後常常會轉到這裡來。也因此使得狀況千頭萬緒的病患,在此比比皆是。生命的複雜性,在這裡更加凸顯。
  還在學校上課時,課堂上提到一大堆疾病,在進入臨床工作之前,其實真的很難想像究竟是怎麼回事。教科書上總是從疾病的定義、原因、症狀表現,一直介紹到治療方式、預後評估,不過來到醫院之後,反而不若眾生百態的深刻。「會不會好」、「什麼時候可以出院」才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。病家的疑惑和焦慮,以往聽都沒聽說過的忌諱,構成此處的實情。那天病房書記提醒有一些病患初一十五吃素,執行醫囑時要注意。「我們還要注意這啊?」我瞪大了眼睛。
  從事醫療工作是很難得的經驗。在生死交關的場合,在這樣的角色看待生命,一切都在嚴肅的氛圍之下,是平凡、但真實的。

[2] 中華三路
  最初決定來高雄實習的過程是有點草率的。前年春假和一批同學前往台中榮總參觀,那時大夥兒對那裡的印象也都不錯。至於高雄,就在距離台北太遠的因素之下,除家住南部的同學之外,並不受青睞,最後必須抽籤補滿人數下限。不過我倒不是因為抽籤的關係分到高雄,而是好奇於為什麼沒幾個人願意選這兒,「那我倒想看看高榮到底糟到什麼地步。至少還是個醫學中心吧?」實習三個月後,陸續聽說在台北、台中實習的同學叫苦連天。
  並非我有先見之明,客觀上,三處榮總以高雄最晚成立,水準上可能不如其他兩處是可以理解的,但至少還有個基本規模,當初心想:反正不至於差到哪兒去。不過,由於所有親戚都在北回歸線以北,高雄對於我完全是非親非故。支持我這麼決定的因素,只有一個。
  相信神的帶領。如同祂過去曾經帶領我一樣。
  回顧當時,這樣的想法真的單純的可以。可是,一年多以來,卻在許多場合看見許多困境巧妙地化解,在教會也陸續得到情感上和實質上的支援。儘管離鄉背井,可是我並不孤獨。在此之餘,我也從來不缺乏事工上回饋的機會。信仰,就在神所給予的諸多機會之下,讓我反覆思量品味。

[3] 明誠三路
  以往要到位處中華三路上的高雄教會,習慣取道大順路前往,因為紅綠燈少,而且少塞車。前幾天一個安息日下午,臨時改換路線經由明誠路,此路兩側幾乎盡是空地,路上也沒有安全島,四線道和一旁的開闊連成一氣,遠遠地只看見道路盡頭的小山。平日習慣於都市叢林中的穿梭,是有好一陣子沒見到這樣的畫面了。
  刻意放慢了車速。留白天地寬,心情也跟著翱翔在海闊天空間。
  發現自己就是這麼容易滿足。一個好天氣,一片好山好水好風景,都可以帶給我一整天的好心情。或許,長達七年的大學生活裡,曾經得意,曾經失落,在不同的場景,不停高低起伏的當下,我學著讓自己長進些,同時也學著如何善待自己,如何令所謂的喜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  雲朵飄浮,星辰閃爍,如詩,如畫。假如生命中的所有喜怒哀樂都可以比擬成路上的景緻,那麼,無論順逆,就都可以成為心中悸動的理由了。喜歡四處造訪未知的角落,那份感覺,彷彿一種探索的過程,置身於不同於平日的環境裡,也重新發現自己。「旅行,它近乎一種肯定,關於生命的方位。」有人如是說。
  於是,初來高雄時,十分興奮於此處許多陌生的地名。一個地名是一個故事;一個故事是一份曾有的感動。在這裡一年多來所遇見的人、事、物,確實也帶來了太多的感動。
  只是,曾經陌生的,從此不再陌生。在這棉絮飄揚的季節裡,對這座城市的記憶,也如飄揚的棉絮一般,紛飛在這暖暖的夏季裡。

0 則回應:

張貼留言

1.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的話,留言旁邊就會出現個人圖像。
2.為免系統不穩定導致留言遺失,打完送出之前建議先複製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