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坐完熱氣球那天上午,我們來到距離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不遠處的馬賽村,由擔任嚮導的村民帶著我們參觀。馬賽村是馬賽人居住的地方,這個居住在肯亞與坦桑尼亞的游牧民族,以堅持傳統的生活方式著稱。
不知什麼時候開始,受過教育的年輕一輩馬賽人為了改善族人的生活,所以對參觀馬賽村的遊客酌收費用,作為族人的教育基金。在此之前則是由遊客自行斟酌捐獻的金額,目前一個人的參觀費用大約20-30元美金。

穿越樹枝築成的籬笆,進入村內,可以看見不少低矮的房屋。和一般想像有些出入的,馬賽人負責蓋房子的是女性,男性則是負責建築外圈的籬笆。

這是他們的房屋,高度大概就和一般人的身高差不多。

內部其實相當暗,打了閃光燈才勉強看出裡頭有些什麼。低矮的房子,裡頭其實連轉個身都不太容易。又因為傳統而原始的生活方式,使得此地幾乎不可能太注重環境衛生,所以村子裡蒼蠅滿天飛……嗯,別再多提了。

他們不用打火機的,因為這種原始的方式對他們而言已經很方便。

鑽木取火,火真的點起來了,前後大約兩分鐘。

一邊拍照的同時,村民擁上來唱起歌了。忽然覺得有一種彷彿來到九族文化村的感覺。

村子的一旁圍著一整圈的是村民販賣紀念品的攤位。暫且不論賣了些什麼,這地方的視野真的很棒,如果不是因為接近中午,倒是很適合多待一會兒,享受這樣開闊的景色。

當地的手工飾品。至於能否看出當地的特色?這我不曉得。
就如台灣也見得到,標榜原住民文化的旅遊據點一般,雖然以傳統文化為號召,實際上不免顯得觀光化。所以在此想要看到純粹的馬賽文化,我覺得並不太容易,只能從這些外觀可見的東西,試著揣摩他們的生活方式。

村子裡有座迷你學校。這畫面看來想必是全校學生了,年紀很小到稍大的學生都有。(玩過單眼的朋友知道被拍攝物顏色對曝光補償的影響吧。拍這張照片的時候,我竟然需要把曝光補償調到超過-1……真是尷尬。)

「In God we trust, from nothing to something.」或許正因為這樣的信念,當現代的生活方式排山倒海般地影響世界各地之際,堅持傳統的馬賽人,猶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。
2009肯亞之旅:
- Day 1:台灣→肯亞
(1)航向印度洋的彼方- Day 2:奈瓦夏湖(Lake Naivasha)
(2)和動物作鄰居 (3)拜訪河馬的家 (4)在動物叫聲中醒來- Day 3-4:馬賽馬拉(Masai Mara)
(5)前進草原 (6)窗外,視野無邊 (7)獅子就在你身邊! (8)大象小象齊步走 (9)捕捉歡樂的獵遊時光 (10)空中看草原 (11)草原動物大觀園 (12)馬賽傳統,全新感受- Day 5:馬賽馬拉→納庫魯湖(Lake Nakuru)
(13)前進納庫魯湖 (14)納庫魯湖住之美 (15)湖邊獵遊- Day 6:納庫魯湖→阿布岱爾(Aberdare)
(16)地球上最深的傷口 (17)跨越赤道 (18)綠野遊蹤- Day 7:阿布岱爾→奈洛比(Nairobi)
(19)鄉間城市兩樣情 (20)遠離非洲
★☆★ 本文的Plurk回應網址 ★☆★
真的要鑽木取火....我想我一定會餓死@@
回覆刪除看他的棚子及桌子
回覆刪除就知道很原始
to 小藍:
回覆刪除那倒未必,也許從此以後改吃生食也說不定。 ^^
to 百里幻雲:
雖說原始,不過一方面也表示就地取材的功力一流。這點對習慣現代生活的我們來說是很有意思的。
這一系列的遊記真的很正點~~!!
回覆刪除to 阿綠:
回覆刪除那也是因為去的地方夠正點! ^^
很多時候, 我覺得原住民的樂天知命,
回覆刪除讓所謂文明社會的鋪張浪費汗顏.
to 無限台南:
回覆刪除嗯,所謂「理想的生活」定義因人而異,但是定義的標準,絕對不是單單只有金錢多寡或現代化程度的多寡。
有時想想,過原始的生活也許比較快樂也說不定...
回覆刪除to 小可:
回覆刪除嗯,不過適應的時間恐怕也會很長,所謂由奢返儉難矣……
沒有錄影嗎?
回覆刪除好想學鑽木取火耶...
to Olivia:
回覆刪除那麼下一篇就附上影片! ^^